抢劫罪完成后参与分赃如何定罪

(一)若事前与抢劫实行者有通谋,即便仅参与分赃未实施抢劫行为,也会以抢劫罪共犯论处。此时应认识到自身行为的严重性,配合司法机关调查,如实供述相关情况。
(二)若事前无通谋,仅事后参与分赃,虽一般不构成抢劫罪,但可能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若被怀疑该罪,需证明自己主观上是否“明知”是犯罪所得及收益,比如提供自己并不知晓物品来源非法的证据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这里对于事前有通谋参与分赃的情况,体现了以共同犯罪论处的原则。
✫✫✫✫✫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
1.仅参与分赃未实施抢劫的,先看事前有无通谋。若有通谋,即便没直接抢劫,也以抢劫罪共犯论处,因其有共同犯罪故意,要对抢劫结果负责。

2.若事前无通谋,仅事后分赃,通常不算抢劫罪。不过可能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即明知是犯罪所得还帮忙窝藏等。是否构成此罪,得结合主观“明知”等因素判断。
✫✫✫✫✫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
结论:
仅参与分赃未参与抢劫实行行为,事前有通谋以抢劫罪共犯论处;事前无通谋,一般不构成抢劫罪,可能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法律解析: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共同犯罪要求各行为人有共同犯罪故意。若仅参与分赃者事前与抢劫实行犯有通谋,即便未直接实施抢劫,也表明其与实行犯存在共同犯罪故意,对犯罪结果起到心理推动作用,所以要以抢劫罪共犯论处。而若事前无通谋,仅事后参与分赃,通常不符合抢劫罪构成要件,但可能符合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此罪需判断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收益。如果您在类似法律问题上存在疑惑,或者想进一步了解相关法律责任认定等问题,欢迎向我或专业法律人士咨询。
✫✫✫✫✫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
1.仅参与分赃未参与抢劫实行行为,责任认定需区分事前有无通谋。若事前有通谋,以抢劫罪共犯论处,因其与实行犯有共同犯罪故意,对犯罪结果存在心理上的原因力,需对抢劫行为担责。
2.若事前无通谋,仅事后参与分赃,一般不构成抢劫罪,但可能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此罪指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进行窝藏、转移等掩饰、隐瞒行为。是否构成该罪,要结合主观“明知”等因素判断。
3.解决措施与建议:司法实践中应准确查明事前是否通谋,通过收集相关证据如通信记录、证人证言等确定。对于事后分赃情况,要综合多方面证据判断行为人是否“明知”是犯罪所得,避免错误定罪。
✫✫✫✫✫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
法律分析:
(1)对于仅参与分赃却未参与抢劫实行行为的情况,关键在于判断事前有无通谋。若存在事前通谋,即便没有直接实施抢劫,也会以抢劫罪共犯论处。这是因为通谋体现了与实行犯有共同犯罪故意,对犯罪结果起到心理推动作用,所以要为抢劫行为承担责任。

(2)若事前无通谋,仅事后参与分赃,通常不构成抢劫罪。不过可能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此罪指的是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还进行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而是否构成该罪,需结合主观上是否“明知”等因素判断。

提醒:
对于分赃行为,要明确事前有无通谋,避免因未直接实施抢劫就忽视法律风险。不同情形法律认定不同,建议咨询专业法律意见分析。
下一篇:暂无 了

相关文章

西湖区看守所地址 永嘉县看守所地址 杭州市看守所电话 文成县看守所电话 嵊州市看守所电话 义乌市看守所电话 天台县看守所电话 长兴县看守所电话 上海市第二看守所电话 杭州临平区律师 桐庐县律师 余姚市律师 泰顺县律师 海盐县律师 东阳市律师 桐乡律师 松阳律师 宁波鄞州区刑事律师 宁海刑事律师 嘉兴刑事律师 丽水刑事律师 江阴刑事律师 宁波海曙法律咨询 永康法律咨询 武义法律咨询 台州路桥法律咨询 泰顺县律师网 嘉兴市南湖区律师网 磐安县刑事辩护律师 仙居县刑事辩护律师